短評楊東龍《切割・共時》

香港畫家楊東龍的個展《切割共時》今天最後一天,在灣仔富德樓六樓。(總是到臨尾才有時間share…)

楊東龍畫城市犄角與其中的無名者,題材暗合十九世紀西方寫實主義傳統。他有段時間曾是「行貨畫」師傅,今次的畫作用色倒令我想起電影看板,一種和鬧市很契合的市井美學。楊東龍早年在藝穗會的天台畫室埋頭作畫,據說天台相當破爛,「幾乎所有門窗已不復存在,夏天雨季時漏水,冬天則寒風刺骨」,毋寧也是最繁盛的中環一個不為人知隱形角落,他個人的生存狀態與畫作呈現的世界似乎彼此疊合。

這次的作品,對我來說最有趣是奇詭的空間配置。一作的舢舨上擠了好些人物,卻都縮在後右側,佔據八成畫面的是空無一人的甲板,鮮紅地板的紋理描繪得細緻,彷彿那片地板才是畫的主角。

另一作剛好相反。老人將畫面前景正中,不僅眼睛直視觀眾,透視的處理還將他推向畫外。但再看一眼,又發現樓梯轉角色彩對比鮮明;有幅不知何故靠在欄杆的繪畫;樓梯是主要空間,地面的城市風景明明是次要,卻表現得極仔細。這些耐人尋味的細節令畫看來像一道難解的謎題,畫面外永遠有弦外之音、有些無法觸碰的剩餘。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