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muy-kar-put-ya-mosir

87550459_3064512140225721_1964639489980628992_n.jpg

在寫北海道,但心已經飄到更遠的薩哈林島,希望來年能走一趟。

在現今北海道以北、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以東那座島嶼,俄國人稱之為薩哈林島(Sakhalin / Сахали́н),中國人稱之為庫頁島,日本人舊稱樺太。

這三個名字分別來自滿語和阿伊努語:滿語「sahaliyan ula angga hada」意思是黑江嘴頂,「Sahaliyan」是黑的意思。

庫頁島在唐代稱「窟說」,元代稱「骨嵬」,明代稱「苦夷」或「苦兀」,清代稱「庫葉」、「庫野」或「庫頁」,全部發音相近,有說是譯至阿伊努人「kur」和「il」兩個單字,合起來是「吾等人的土地」之意。

阿伊努人本身將這座島命名為「kamuy-kar-put-ya-mosir」,即神在河口創造的島,其中「kar-put」演變成 Karafuto,即日語中的樺太,但是現在日本人似乎也通稱薩哈林/サハリン。

「kamuy-kar-put-ya-mosir」和歐亞大陸之間隔著一個海峽,普遍稱為韃靼海峽,中國古代文獻則稱之為賽哥小海、鯨海,日語稱為間宮海峽,源於一名幕府下級官員間宮林藏的探險。他受命往庫頁島勘查,卻因得知當地情況危險,而在未得幕府准許下擅自跨越韃靼海峽,前往黑龍江岸的外滿洲。他其後提交的手繪圖和踏查記錄《東韃地方紀行》,成為幕府的高度機密。十多年後,一位受僱於長崎的德國醫生西博德偶然得知此事,間宮林藏的事跡和探險記引起他的極大興趣,他卻因此觸犯了日本的國家禁忌,不久遭驅逐出境,後來他在德國地理學會的學術報告會上發佈了間宮林藏的越海探查,將那片窄海稱作「間宮海峽」。村上春樹《發條鳥年代記》中,有一個憶述諾門罕戰爭經歷、曾親睹「剝皮波里斯」暴行的角色,剛好叫間宮中尉。

圖為薩哈林島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。

Leave a comment